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警惕!专“叮”大学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9:27:00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

2024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中

18-40岁群体占比高达62.1%

七类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例

揭开诈骗陷阱的层层伪装

教同学们见招拆招



一、DeepSeek新骗局


今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因强大的功能和开源特性火爆全网,但随之而来的仿冒网站、木马病毒、虚假课程和虚拟货币骗局也瞄准了大学生群体。


1.仿冒APP与网站


木马病毒伪装更新:有仿冒DeepSeek的安卓APP诱导用户点击“更新”,实际安装恶意子包,窃取短信、通讯录甚至拦截支付验证码,导致账号被盗、资金损失。


钓鱼网站“高仿”界面:仿冒域名如“deepsek.com”“deepseek-chat.cn”盗用官网设计,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信息遭窃。已有学生因误登山寨网站,社交账号被盗,损失数千元。



2.虚假课程


天价课程实为拼凑:某售价199元的“DeepSeek爆文写作课”仅含官网免费内容,甚至有教程将ChatGPT旧课改名重卖,内容与DeepSeek毫无关联。



社群二次收割:骗子以“免费资料”拉群,群内80%内容为广告,最终推销数千元“进阶课”,实际价值极低。


防诈技巧





二、“先交费”求职陷阱


刘某在某求职招聘软件上留下个人简历后,一名招聘人员主动联系他,说某公司正在招聘软件测试员,该岗位无学历要求,到手工资8000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以及加班费。刘某心动了,对方称入职需缴纳一笔体检费,于是刘某按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之后便被对方拉黑删除。刘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诈骗手法


防诈技巧





三、刷单返利陷阱


2024年11月,大学生小宁在抖音看到“点赞返现”广告,前两单收到几十元佣金后,被诱导下载虚假购物APP,充值9千元后无法提现。另一名学生小褚则因缴纳“解冻费”被骗1780元。



诈骗手法


防诈技巧





四、助学金/奖学金骗局


去年年底,学生小龙接到“助学机构”电话,对方以“发放助学金”为由索要验证码,导致其父亲银行卡内3千元被转走。类似的案例中,大一新生小B被假教育局工作人员骗走8900元,对方谎称“助学金无法到账需转账验证”。


诈骗手法


防诈技巧





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四川大学生小亚接到“00”开头的境外电话,对方冒充警察称其“涉嫌洗钱”,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最终被骗四千元。


诈骗手法


防诈技巧





六、账号买卖交易骗局


2025年3月,学生小张(化名)在网上出售某游戏账号,诈骗分子冒充买家与其取得联系,称要购买其账号,但要通过某“专业”的游戏交易网站,并发送了链接。小张信以为真,点击进入并联系网站内所谓的“客服”,最终因轻信对方所说“银行卡号、身份证号输错”而多次转账,共计损失9000元。


诈骗手法


防诈技巧





七:校园贷骗局


大学生小E接到“注销校园贷”电话,对方谎称“影响征信”,诱骗其向陌生账户转账6500元。另一案例中,学生因轻信“低息贷款”广告,陷入高利贷陷阱,被迫偿还数万元。


诈骗手法


防诈技巧




防诈必备技能

1.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链接需核实。

不透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绝不外泄。

不转账:未经确认,绝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多核实: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老师或警方。


2.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自动拦截诈骗电话。

学习最新防诈案例,提高警惕性。


3. 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填写各类调查问卷,避免泄露学籍、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定期修改重要账户密码,避免“一码多用”。



遭遇诈骗怎么办

1. 立即报警: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黄金止付时间为30分钟内。


2. 保留证据:截图聊天记录、保存转账凭证,便于警方追查。


不贪小利、不存侥幸

面对各种诱惑

多一分思考,少一分冲动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反诈达人”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