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民阅读|来省图体验古籍修复技艺 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触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0:53:00    


“轮到我了吧?我也想要一幅《伯远帖》!”24日上午,在省图书馆举办的“‘书韵流长’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现场,李晋与几位观众围在长桌前,看到一幅精美书法拓片被轻轻掀起,急切地表达参与碑刻传拓活动的想法。

李晋围着的桌上,三块青石,均一尺见方,平平整整,上面镌刻着一幅幅书法作品。定睛观察,只见碑刻文字流畅,俊丽秀雅,是《伯远帖》《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这三件东晋书法作品。而且碑刻字迹十分清晰,细节还原度高,令人赏心悦目、参与积极性大增。

“手劲稍微小点,湿度要控制好。”任俊伟,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资深修复师,现场为观众示范碑刻传拓技艺。他取出一张蝉翼纸覆在《伯远帖》碑刻上,用小壶喷出细细水雾,将纸面打湿,使其与碑刻尽量贴合,再用棕刷由里向外轻刷纸面,碑刻字迹随之显现,逐渐清晰。等待纸张变干的时间里,任俊伟一边扇扇子,加速蒸发,一边向观众介绍:“《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书法作品。为啥叫《伯远帖》?因为这是写给伯远的一封信。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子,虽然名气不如王羲之大,但是也不差啊!而且《伯远帖》是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书法真迹,特别珍贵。”

说话间,纸张变干,将碑刻紧紧包裹、完全贴合。此时,圆圆的拓包出场,蘸了墨汁轻轻在宣纸上补墨。了解《伯远帖》的艺术价值后,李晋对自己的拓片产生浓厚兴趣,不时发问:“边上不需要补墨吗?”“先轻轻拓一遍,然后再补边。”任俊伟回答。墨汁干透,书法拓片宣告完成。黑白两色呈现的字迹纤毫毕现,简约中透露着华美气息。纸张被轻轻掀起时刻,李晋与周围参与者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碑刻传拓参与者积极,人气旺盛,线装书缝制、雕版印刷、纸扇捺印三个项目也受欢迎。“针脚要像春蚕吐丝,既不能太密显得笨拙,也不能太疏失了筋骨。”“要像给小猫顺毛那样,从版心往四周发散着刷。”“捺印作为人类最早的信用凭证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每个体验项目现场,工作人员均热情讲解,传授知识,随着时间推移,DIY文创作品也在增多:“一团和气”雕版印刷作品,盖有“福”“吉”印章的扇子,“顺遂”拓片,式样古朴的线装书……

“每天接待观众数千人。观众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免费体验活动,触摸传承千年的文化,而且收获了一批喜爱的文创作品,可谓收获满满。”任俊伟说。

并州新‬闻 记者 贾尚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