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记者 林碧涓)“天翼看家”时刻守护家人,为家中老幼送上全天候、智能化的呵护;天翼视联大球机的一键告警功能,为乡村安全添了保障;中国电信天翼视联“平安校园解决方案”正以AI智能摄像头和多维技术的深度融合,编织起一张全天候、多场景的校园安全防护网……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天翼视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赋能基层,让平安乡村从愿景照进现实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群防群治格局,是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万物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场景正逐渐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电信以视联网应用为切入,开启“云守护”,搭建乡村安全“防护网”。
“我现在出门干农活,家里的大门基本不锁,这多亏了‘天翼看家’视频监控平台。”泉州洛江区河市镇坛顶村村民老魏介绍,现在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后都安装视联网监控,村里各主次干道的监控更是24小时记录着路面上发生的一切。“之前村里有位村民骑车被撞倒,幸好监控完整地记录下事发经过,给后期寻找肇事者追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贵州铜仁市沿河县黑水镇杨寨社区,依托天翼云、物联网等技术优势,70余个智能摄像头“站”上了主干道、重点路口以及特殊群体家庭的角落,云喇叭也错落分布在社区各处,一张全天候、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就此铺开。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即可远程调取监控画面,对车辆和人员动态一目了然,为纠纷调解、治安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自平台上线以来,已成功化解16起矛盾纠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在逃人员,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
走进安徽广德市柏垫镇,AI摄像头化身安全卫士驻扎在重点水域边,一旦有人靠近危险区域,系统即刻语音警示并推送预警,实现“零溺水事故”的目标。“以前暑假总提心吊胆,现在AI‘盯’得比我们还紧!”管理人员分享道。
行业赋能,驱动多领域数智化转型引擎
除在基层治理领域的出色表现,天翼视联网在多行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中也发挥着关键驱动作用。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如何让舌尖上的美味吃得好还吃得安心?天翼视联不仅在线上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达成合作,为线上餐饮商户打造“透明厨房”智慧解决方案,实现后厨操作可视、违规行为智能预警、社会监督全民参与的全链条闭环管理,还在线下的校园、餐馆等多地创新落地“互联网+明厨亮灶”破解后厨监管难题。如今基于天翼视联网打造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已在全国30省份超过200个地市广泛推行,设备发展规模超300万路,打通后厨监管“最后一公里”,为“舌尖上的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烟草行业,天翼视联与海康威视联合推出烟草和公共安全与消防管理行业解决方案,通过AI+智能监管设备、AI+巡检引擎,实现烟草加工、分拣、运输到门店运营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通过烟感、可视化红外火焰探测器,实时感知环境安全态势,当发生警情时,天翼视联消防预警平台联动报警设备,实现公共安全与消防管理。
面对清明祭祀带来的防火挑战,在河北,天翼物联为某电力企业部署绿色云眸产品,通过部署五百个监控点位,对域内输电线路进行全线监控;同时,利用无线太阳能摄像头、物联网和天翼视联网平台,实现野外无线部署。一旦有火情发生,监控画面通过物联网专属通道上传到视频云平台,利用端云混合AI算法快速识别火情并发出预警,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技术创新,构筑智能视联全新生态体系
作为中国电信第五张基础网,天翼视联网依托中国电信云智超一体的天翼云大底座,形成全国“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平台”的天翼视联集约平台架构,搭建起国家级视频数字化平台。当前已实现了规模发展,打造平安慧眼、明厨亮灶等超100个“AI+视联”场景应用,覆盖全国31省份、超300个地市、超40万个行政村、超20万个社区,服务超1亿用户,连接终端超8000万,AI日均调用达18亿次,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技术研发方面,天翼视联创新超大型、分布式融合架构,突破云边端多流协同调度难题,构筑了全球首个、规模最大、安全可信的视联孪生基座,支持亿级终端接入、EB级存储及调度,打造视联网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布20余项国际和行业标准,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其也入选“2024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并荣获“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
为进一步赋能视联应用生态,中国电信持续深耕技术创新,积极推动视联网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按下“AI加速键”。加强AI云化控制技术,具备编码可升级、算法可调度、场景可编排三大优势,助力产品快速迭代,满足新需求,丰富新场景;推出了业界首个具有百亿参数的星辰海纳视联大模型,打造“两库一集”视频数据要素体系,通过7500多万路视频场景的语义理解,日均沉淀视图数据量超50亿条,提供业界规模领先的视图数据集。
在生态合作方面,建设视联网生态开放平台,全方位赋能合作伙伴,扩大视联网生态圈,推动视联网生态体系的繁荣发展。
从乡村的守护到推进行业的数智变革,中国电信正不断推进视联技术在更多领域深度应用,推动视频服务从“看得见”迈向“看得懂”“可追溯”的多维智能感知视界发展。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