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扎实推进“深化六个改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为全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31.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上年全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862.8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334.30亿元,增长4.7%。
一、农业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30亿元,同比增长3.0%。种植业生产平稳。蔬菜产量增长4.1%。瓜果产量增长0.1%。畜牧业总体稳定。牛肉产量增长10.9%,羊肉产量增长5.3%。
在高陵区通远街道官寺村的全季西红柿城建示范园,多个品种的全季西红柿正值集中上市期,果农们穿梭在藤蔓间,摘下新鲜的熟果打包装箱,园内一派忙碌的景象。
“新建的大棚跨度宽、高度高,有利于作物生长,加上今年日照充足,西红柿长势很不错。”专业技术员王万清介绍,目前单棚日产西红柿2000斤左右,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目前,高陵区西红柿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量3.5万吨左右,涵盖50多个品种。凭借科学合理地安排秋茬、越冬茬、早春茬等种植茬口周期,实现了全年供应不断档。
高陵区围绕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计划新增设施种植面积1000亩,开展老旧设施改造提升100亩,策划举办“高陵全季西红柿”宣传推介系列活动、高陵“土特产”产销对接活动,用足用活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方位助力农特产品发展,推动一批农特产品入选全国、全省“土特产”名录,打造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高品质农产品重要供给地。
二、工业增势较好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全年提高6.8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8.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同步发力。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5%,汽车制造业增长37.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4%,医药制造业增长7.7%。新动能加速释放。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7.7倍,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增长4.9倍,3D打印设备增长4.1倍,太阳能电池增长78.2%,锂离子电池增长48.9%,新能源汽车增长47.3%,充电桩增长23.4%。
作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鄠邑区紧扣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以“产城人”深度融合为导向,全面激活东部产业片区发展动能,聚焦生物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通过“用地筑基、投资驱动、政策赋能”三维发力,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域统筹打造产业载体新空间。鄠邑区创新实施“战略留白+精准投放”用地策略,统筹衔接全市44个产业片区规划与工业倍增计划。建立“收储-配套-供应”全链条保障机制,采用“标准地+定制化”供地模式,实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行动,盘活闲置厂房15万平方米,导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优质项目。
双轮并进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创新“链长+链主”协同招商模式,组建由区领导挂帅的三大产业招商专班,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构建“增量突破+存量焕新”双轮驱动体系,建立“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对56个重点产业项目(含18个技改升级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企业智能化改造,产业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机制创新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率先推行产业政策“四化”服务体系。开发“鄠企通”政策智配平台,实现42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创新“预审承诺制”,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助力产业项目提前投产。建立50亿元动态项目储备库,瞄准专精特新、增材制造、合成生物、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三、服务业稳中有进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1—2月(错月数据),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88.67亿元,同比增长9.8%,比上年全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30.45亿元,同比增长13.5%,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8.2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6.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9%。
中航工业“黑匣子”研发基地项目、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三期)项目,体量大、前景好,将有力助推长安区科技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新建项目提振城市发展底气,一个个民生项目加速建设让发展更有温度。上塔坡村城改项目计划今年6月底前交付村民使用;位于常宁新区的鱼包头小学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又一优质教育资源将于今年9月与师生见面。佳龙·EMC城市广场项目是为长安大学城量身打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园区,预计今年10月建成。
四、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3%,比上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0.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8%,民间投资增长17.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6.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37.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6%,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31.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1%,较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教育投资增长1.1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1.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6.8%。
1月,全球规模最大的办公空间运营商IWG集团落子西安,构建总部经济生态圈;3月,娃哈哈集团在西安的首个投资项目启动,计划投资10亿元在经开区构建饮品生产基地,为区域食品饮料产业版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消费回升向好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2.73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年全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60.92亿元,增长1.7%,比1—2月提高0.7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6%,日用品类增长7.8%,书报杂志类增长25.3%,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1.2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0%,通讯器材类增长80.8%。网上零售平稳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4.3%。
西安市未央区京东MALL相关负责人贾艳说:“国补政策推行后,我们商场的营业额有了极大改观,节假日单日销售额能达到国补政策推行前的5倍。”
以旧换新政策推出后,西安市紧抓机遇,不断加力扩围,先后推出多项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提振消费信心。在真金白银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下,不仅让消费者得实惠,也帮助商家和企业拓宽了销路,西安消费市场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六、进出口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1045.78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总值722.36亿元,增长10.5%;进口总值323.43亿元,下降7.5%。对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东盟、欧盟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63.0%、51.6%、45.4%、32.7%和22.7%。新兴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2%,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1.1倍。集结中心建设加速。中欧班列(西安)开行1519列,增长45.1%;运送货物168.2万吨,增长48.3%。
碑林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一季度,在我们精心组织下,5家外贸企业参加9个展会,积极展示产品、拓展客源,全力抢占市场份额。其中,3家企业参与2025中国陕西-韩国庆尚北道经贸合作洽谈会,搭建起跨国合作桥梁。”
碑林区商贸局每月紧盯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数据,并多次走访西安对外贸易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中铁一局等重点企业,深入碑林直播电商产业园和西部云直播商城基地,为企业送去政策的“及时雨”。
目前,碑林区正积极申报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认定,成功引入2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七、交通邮政持续活跃

一季度,全市客运量4324.02万人次,同比增长4.5%。其中,公路客运量1256.88万人次,增长12.0%;铁路旅客发送量1908.98万人次,增长1.0%;民航旅客吞吐量1158.16万人次,增长3.0%。货运量6660.11万吨,增长7.7%。其中,公路货运量6486.00万吨,增长7.1%;铁路货物发送量166.75万吨,增长39.0%;民航货物吞吐量7.36万吨,增长7.6%。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46836.20万件,增长40.7%,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42033.67万件,增长49.3%;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49.95亿元,增长15.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34.05亿元,增长21.9%。
随着“大西安”交通圈持续扩容,西延、西康、西十等高铁加快建设,从西安出发的高铁线路越来越多,运行时间也大幅缩短。途经西安北站的G91次列车,自西安到兰州的时间仅为2小时28分;西安到银川的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间也在3小时左右……这些列车的开通,让西安与周边区域的重点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有力促进了城市间经济和旅游的发展。
随着兵马俑专用线、包茂高速曲江至太乙宫段、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安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的“筋骨”,让货物“跑起来”的同时,人流也开始“动起来”。
八、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162.07亿元,同比增长8.9%,较年初新增1275.7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690.89亿元,同比增长7.6%,较年初新增1411.39亿元。制造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0%。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57亿元,同比增长3.0%。
九、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4.6%,医疗保健价格同比持平,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5.0%。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3%。
西安市临潼区以“文旅立区、文旅兴区”战略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焕发新活力。
夜幕下的秦陵北路,沉浸式实景演出《复活的军团》正上演着穿越千年的战争史诗。这一以云梦秦简为蓝本的演艺项目,开业至今共演出8575场,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环比增长40%。
临潼区依托地域特色、科技创新、历史文化,还打造了《长恨歌》升级版、兵马俑数字展等8大文旅融合项目,带动了沉浸式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