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高法:截至3月31日,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近30万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0:07:00    

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化交叉执行、规范执行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在会上介绍,截至2025年3月31日,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近30万件,取得实质进展或化解近1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将近1600亿元。

交叉执行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指定、提级执行,执行法院交互将本院部分难以执行的案件移交其他法院执行,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并形成有力监督,防止权力、关系、人情干扰,遏制滥用执行权以及执行腐败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南方+ 吴彬彬 拍摄

黄文俊表示,交叉执行是最高人民法院推进执行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近年来执行工作的亮点、重点。推行一年半以来,人民法院通过交叉执行化解了许多重案、难案、骨头案,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人民法院将主要抓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着力案件化解。交叉执行的目的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因此,人民法院坚持实效导向,做实案件化解工作。以最高法院执行局为例,今年1月,专门启动了交叉执行攻坚“双百”涉民生案件暖冬行动,聚焦200件小标的涉民生、涉执信访和带财终本案件,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将交叉执行的效果百分之百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进一步强化条线指导。借鉴法答网、案例库在统一法律适用、强化条线指导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归结和整理了交叉执行工作中的关注点、疑惑点,编发交叉执行问答,回应关切,指导实践。第一批解决的问题包括案件发现、追责问责、奖励激励、信访处理、立结案要求、程序衔接等内容。

三是进一步聚焦案例引领。好案例会说话,是法律适用的“活教材”,今年1月,下发了今年首批(累计第五批)10个先进典型案例和10个追责案例,一方面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倒逼执行规范提升,力争实现“发布一案、教育一片”。

黄文俊进一步介绍,2024年执行整体工作历史性地实现了“三升三降”,即执行到位率、执行到位金额及信用修复人次上升,首次执行案件数、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及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次下降。今年一季度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依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立审执协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执行难源头治理打通内循环。继2024年保全案件同比猛增30.8%后,今年一季度延续了同比增长34%的良好势头,而且环比逐月递增,人民法院内部的“立审执协调”机制已经成形。

二是打击失信和规范执行齐头并进,助力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失信名单人数实现十年来首次下降,而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名单39.42万人次,同比继续下降9个百分点,同时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失信名单人数延续了2024年的负增长趋势。人民法院通过积极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助力。

三是财产变现效率提升,为提振消费提供新选择。一季度,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量9.82万件,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成交率64.54%,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呈现“双升”态势,反映出随着国家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协同发力,财产变现处置工作效率提升、效能释放,为稳市场、促消费提供更多增长动能。

四是执行质效高位巩固,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一季度,执行完毕率44.32%,执行到位率56.74%(较去年全年分别增长4.19和2.45个百分点),双双保持高位,同时,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72天,环比稳步缩短,群众获得感稳步增强的基础不断夯实、更加坚实。

黄文俊表示,虽然近年来执行工作取得了新发展、新成效,但是相较于人民群众的期盼,依然存在有差距、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拟用三年左右时间持续推进执行工作规范提升。

初步打算是,第一年进行重点问题排查整改,各地执行部门自我检视、对照规范、找出问题、立行立改;第二年进行规范创优活动,先进带动后进,优秀带动薄弱,比学赶帮超,创造形成依法执行、规范执行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第三年落实监督强队伍,以更加健全的执行制度、更加规范的执行行为、更高素质的执行队伍,持续增强人民群众执行获得感和满意度。

南方+记者 吴彬彬

【作者】 吴彬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