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皖中评│整治短视频营销乱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6:35:00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章平周(资深时评员)

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4类问题,切实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推动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4月15日新华网)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0亿人,使用率达93.8%,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

短视频行业繁荣的背后,也夹杂着一些杂音。比如,有的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有的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有的编造、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事件,制造社会焦虑、网络戾气,挑动群体对立;有的利用“换脸”“换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混淆视听;有的在短视频标题、配文中故意关联低俗、“软色情”字眼或话题,在短视频内容中突出呈现低俗声音、暴露着装、诱惑动作等,刻意制造性暗示、性挑逗氛围诱导用户低俗互动;有的利用“情感交流”“国学文化”“中医养生”“快速致富”等噱头,诱骗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非理性消费……

究其原因,互联网时代,“流量变现”变成某些人眼里的“香饽饽”;“吸睛即吸金”成为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准则”;部分短视频创作者目光“短视”,存在“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这些行为都助长了短视频恶意营销的气焰。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这些虚假摆拍的短视频不仅毫无价值,还容易引发社会负面情绪的传播,暴露出畸形的名利观、价值观,污染了网络空间,社会危害性大。一方面,虚假信息的传播容易引发社会焦虑、网络戾气,挑动群体对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误导公众认知,破坏网络生态;另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因轻信短视频营销而遭受经济损失。此外,恶意营销也破坏了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环境,挤压了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

整治短视频营销乱象,需要多管齐下。首先,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网民权益保护,对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整治;其次,要压实平台责任,平台应明确审核和处置标准,强化内容管理,完善标签标注、算法推荐等规则,畅通举报渠道;第三,要从严处置处罚,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及账号依法依规采取严厉措施,并及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与此同时,每位网民都不是局外人,广大网友要提高辨别能力,不盲目跟风点赞、转发恶意营销视频,遇到此类内容要及时举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此次专项行动为整治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提供了契机,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让短视频回归内容创新、健康发展的正轨,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投稿邮箱:zhufy@hf365.com,594544237@qq.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