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阜阳,如何用好“关键一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9:53:00    

  凭借改革,阜阳频频“破圈”!

  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全国领先、“有事找书记”模式入选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入学一件事”获教育部肯定……

  关于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阜阳做对了什么?

  改革破局

  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

  2024年,阜阳交出不俗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9.8亿元,总量进入全国百强,稳居全省第四;新质生产力动能增强,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季度以来增速均超30%、全年增长34.3%……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阜阳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破顽疾、解难题、求突破、开新局,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营商环境不优?

  坚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倾力打造满意“阜”务营商环境品牌,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腿、减费用、提效能。去年市县两级通过“星期六会商”机制会商研究项目2351个、解决问题2204个;招商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平均耗时比全省快16.8天;政府投资类、一般社会投资类、工业项目建设工程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5、50、24个工作日,实现全省最优。

  物流畅通水平不够?

  系统构建铁公机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和对外开放平台,大力推进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双核四级”港口群、三角洲四大重点工程等总投资超600亿元的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阜阳机场旅客吞吐量12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工作有序推进,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人才难引难留?

  组建市委人才工作局,优化提升“颍淮英才计划”,常态化开展“三接两行”活动……去年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阜来阜创业就业4.7万人、近三年累计达12.5万人,柔性合作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99个,省级专项引才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全市人才总量达113.66万人、创历史新高。安徽高等研究院阜阳分院凝练产学研项目46个、首批招生“双一流”博士硕士142人、开创在阜阳培养“双一流”博士的先河。

  发展空间不足?

  纵深推进开发园区“管委会+公司”“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全年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2.8万亩,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率达100%,阜阳经开区入选全省亩均效益领导者20强,界首亩均效益“循环利用法”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一个个顽疾问题迎刃而解,阜阳跨越发展的活力更强、动力更足。

  民生为本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电梯安全,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

  随着阜阳Ⅰ型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电梯保有量明显增长,各类潜在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2024年底,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第六号公告,《阜阳市电梯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当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定》的出台,将电梯安全升格到“法律”层面,群众乘坐电梯由此更加踏实放心,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阜阳将改革目光紧紧锁定群众急难愁盼,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动什么。通过一项项“微改革”,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

  新生入学

  以往,新生入学都是线下报名、线下审核,“材料多、跑动多、审查繁、时限长”,不少群众对此“槽点”满满。

  2024年秋季入学季,阜阳市率先推进“入学一件事”改革,将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多部门来回跑”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全程“线上报名、线上核验、线上录取”,实现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提效能,惠及近10万名入学新生。

  市民就医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三甲”医院,老百姓日常看病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情况,阜阳也有。

  为此,市委、市政府大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目前,全市“三甲”、三级医院总量分别达7家、18家,均居全省第二,每千人口床位数7.54张、超全省平均,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

  文化旅游

  针对群众反映的优质文旅产品和新场景供给不足问题,阜阳从健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入手,推动“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

  双清湾沉浸游项目正式运营,冰雪文化综合体、“锦上添花”、西湖实景演出等项目加快推进,斑马音乐节、阜阳马拉松持续火爆,“千集百会”发展人文经济做法被全国推介,“推进淮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入选全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地方案例。

  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亿元,分别增长7%、13%,均居全省前三。

  油烟污染、噪音扰民

  饭店开在小区门口,便利了居民生活,也给居住在小区的居民们带来了油烟污染;广场舞愉悦了舞者的身心,但“大音量”也成为周边群众投诉的焦点……

  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各地持续抓好“1+1+N”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特别是下大力气强化餐饮油烟、噪声和异味扰民整治力度,推动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坚持改革为民,改革便民,改革利民。在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阜阳的脚步从未停歇。一项又一项惠民政策贴民意、暖民心、解民忧,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满满获得感。

  先行先试

  推出更多具有阜阳辨识度的改革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阜阳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真抓实干勇担当、创先争优建新功,大胆探索创新,打造出了诸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改革典型:

  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全国领先、以阜阳市工作为基础形成的“八步工作法”被写入全国指导规程;

  “有事找书记”模式入选中央社工部、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落地3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试点项目全省最多,“出生一件事”获国家“2024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入学一件事”被教育部肯定;

  系统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防范化解风险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2024年全渠道受理群众和企业诉求118万件、办结率99%。

  “一键股转”改革入选全省优秀案例;首创“风控画像分析”数据资产管理改革,为全省提供“阜阳样板”;

  阜阳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凝聚服务司机群体经验做法入选中组部、中社部2024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改革大潮,奔涌激荡。

  作为皖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排头兵,改革始终是阜阳这座皖北龙头城市的“看家法宝”和“立市之魂”,引领“阜阳号”这艘巨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阜阳将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持续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征、阜阳特色的改革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出品|阜阳“政能量”工作室

  文字|全媒体记者任秉文通讯员李朋

  图片|全媒体记者 庞诚 郭海洋 张天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