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四川大学与中国华油集团主办的第一届阳光·王富仁新国学奖颁奖典礼暨新国学论坛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奖项旨在奖励当代中国学术界对现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外国思想文化引入与阐发研究等学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论文与著作。
四川大学常委副校长褚良银教授代表学校在颁奖典礼上致辞,介绍了王富仁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王富仁教授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渊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罗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云磊,汕头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杰教授分别从“新国学”理念的当代意义、与王富仁教授交往回忆等方面进行了发言。
王富仁教授亲属王肇磊代表家属,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捐赠王富仁教授学术遗存。

王富仁教授亲属代表王肇磊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捐赠王富仁教授学术遗存。阿东供图
随后,四川大学李怡教授代表评委会,对评奖情况进行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孙郁教授著作《鲁迅与国学》、复旦大学朱刚教授著作《苏轼十讲》荣获“新国学”大奖;华东师范大学刘阳教授著作《事件思想史》、清华大学王东杰教授著作《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荣获“新国学”青年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刘昕曜论文《章太炎魏石经研究与拓本残石之互动关系考论》、四川大学博士生李想论文《先秦美学被怎样书写:数据、面貌、差异》、汕头大学博士生黄阳帆《从教义植入到世俗化书写——论元明清通俗文学中的“酒色财气”》荣获“新国学”校园学术奖。
在论坛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孙郁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朱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过常宝教授,湖南大学谭桂林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王东杰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彭玉平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远东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西南大学文学院王本朝教授等,先后从“新国学研究的几条路径”“新国学与苏轼研究”“新国学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等方面发表观点。(宋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