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复原英烈模样,复现民族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09: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张煜

当84岁的吴永才对着屏幕上“26岁”的叔叔吴复夏泣不成声,当童坤烈士的AI影像用乡音与81年后的孙子“对话”,当AI复原的新四军无名女战士与守护她81年的湖州一家四代同框——这些跨越时空的重逢,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科技的温度。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浙报集团潮新闻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发起“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AI助力英烈回家”新闻行动。

启动这个行动,源于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对英烈的惦念。抗战胜利快80周年了,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有的连一张清晰的照片都没留下,他们的故事散落在家族口述里、地方志的寥寥数笔中。对英烈的缅怀,不该只停留在纪念碑前的鞠躬;对历史的传承,需要更鲜活的载体。活动策划之初,我们总在想,能不能用今天的技术,为他们“补”一张脸,为后人“圆”一个梦,同时让年轻一代看到英烈的模样,让家族记忆变成民族记忆,让抗战精神不再是课本里的概念,而是能触摸、可感知的力量。

带着这份初心,我们一头扎进了AI复原的技术里,也一头扎进了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里。团队查阅了大量历史影像和文献资料,反复比对、多方求证。通过传播大模型AI图像生成技术,重建符合历史背景的人物形象;并利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与智能上色技术,为黑白影像注入鲜活的时代色彩;最终,借助图像动态化和口型同步语音合成技术,让静态照片真正“活”了起来,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一个个“重逢”的瞬间,也让我们更坚信,技术的算法中,不仅有逻辑,也能有情感。

有人担心,复原英烈,会不会消解历史的厚重?的确,AI修复可以让历史影像变得清晰、生动,但若过度美化甚至虚构细节,就有可能扭曲历史的面貌。对此,我们始终心怀敬畏之心:每一份史料都反复核查,每一张影像都和亲属确认。我们相信,工具的意义在于使用者的初心。如果AI能让烈士家属圆一个“见亲人”的梦,能让更多年轻人触摸历史的温热,那它就是有温度的、向善的。

复原英烈模样,复现民族记忆。用AI助力英烈走上回家之路,才刚开始,还有很多英烈等着“回家”,还有很多抗战故事等着被讲述。让一个家庭了却心愿,让一段历史被更多人铭记,我们的努力就有意义。我们相信,用科技守护记忆,用行动传承精神,就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他们未竟的事业,我们在守;他们牵挂的家国,如今很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