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潜江龙虾”何以“长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0:31:00    

来源:【人民网】

5月9日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霞光,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的虾农郑培昌早已穿好胶衣,推着小船进入虾田,熟练地拉出地笼,抖动3.8厘米网眼的网兜,一只只青壳红螯的小龙虾在晨光中活蹦乱跳。

“现在养虾可不像从前。”有着二十多年养虾经验的郑培昌抓起一只虾,翻开虾背给记者展示,“有了‘潜江龙虾’的养殖标准,我们的虾不仅干净、养得大,更不愁销。”

郑培昌正在塘里捞虾。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第二天上午10点,八百多公里外的广州,锋味情潜江龙虾湖北菜餐馆内,凌晨刚从湖北送来的活虾,正在后厨加工,等待端上市民的餐桌。

当前,“潜江龙虾”不仅成为湖北省唯一小龙虾省域公用品牌,更以198项标准为核心,用全链条标准化、全环节品质化,破解了从“网红”到“长红”的产业升级密码。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产业升级的密码来自科技的加持。

位于潜江的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里,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基地监测最新培育的“潜江红3号”虾苗生长情况。

“新品种抗病能力更强、肉质更好、生长速度更快,养殖周期大大缩短。”该研究院工作人员周自明介绍,潜江共取得47项养殖和加工专利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向科技养虾的跨越,未来还将开展设施养虾。

科技赋能直接惠及了像郑培昌这样的养殖户。“以前养虾全凭经验,现在从投苗到水质调控都有标准可循。”郑培昌告诉记者,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广的虾稻轮作“升级版”模式,育苗时将虾苗捞出,精准控制投苗的密度,让产量、密度和大小等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养殖让亩产提高了30%,虾的品质也更加稳定。300亩的虾稻田每年收入超过120万元。”郑培昌笑着说。

小龙虾喜暖畏寒的特性,曾让潜江龙虾成为季节限定,制约着产业的壮大。近年来,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攻关。2024年12月28日,潜江首次举行小龙虾冬捕仪式,标志着“季节限定”成为了“四季有虾”。数据显示,潜江冬虾累计上市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科技让潜江龙虾产量更高,而畅通的物流体系,为“潜江龙虾”走入千家万户插上翅膀。

“以前凌晨捞虾,再驱车一个小时到潜江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卖虾,卖什么价格、卖不卖得出去都是未知数。”话锋一转,郑培昌满是欢喜地告诉记者,“现在被授权共用‘潜江龙虾’品牌,再不需要凌晨赶集卖虾,虾贩到家门口收购,价格稳定,有多少收多少。”

郑培昌在高兴村的收虾点卖虾。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9日上午,记者跟随郑培昌来到沙洋县高兴村分拣中心,他将刚捕捞的3笼虾送至该中心,97斤龙虾以每斤11元的价格被国梅水产收购,几分钟内1000多元到账。

在国梅水产,“虾嫂”们一刻不停地按规格将小龙虾进行分拣。国梅水产的负责人曹国梅感叹:“品牌共建让物流变得更便捷,以前要自己联系物流,现在虾谷的货车每天定时来收,一件都发。”

“中国虾谷”收货组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打包好的小龙虾做标记。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曾几何时,活虾运输是制约潜江小龙虾走向全国的瓶颈。针对这一痛点,潜网集团在潜江后湖管理区建起了小龙虾交易中心——“中国虾谷”。

“这几件发往青岛,这几件运到浙江……”“中国虾谷”收货组的工作人员倪运刚负责运送沙洋县高兴村附近几个分拣中心的货物,他一边在包装盒上做记号,一边给记者介绍:“几个点位转一圈后,货车必须中午1点前赶回潜江的‘中国虾谷’,集散后,再发往全国各地。”

“虾嫂”们正在分拣。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在位于潜江的小龙虾交易中心,600多个档口已堆满虾筐,“虾嫂”们按规格将小龙虾进行分拣。

“青壳虾发往江浙,红壳虾是给川渝客户的。”飞华水产的负责人彭飞正让工人将小龙虾按照客户要求分类打包,“今天33元一斤的炮头(小龙虾品种),供不应求。”

中午时分,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迎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数百辆货车整齐排列,工人们将印着“潜江龙虾”字样的泡沫箱搬上货车。“每天从这里发往全国的龙虾超2000吨,物流网络覆盖600多个城市。”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

小龙虾价格指数。网站截图

“中国虾谷”不仅是小龙虾的物流集散地,更是价格“风向标”和“晴雨表”。9日,记者在“中国虾谷”的展示屏上看到:潜江炮头(每只重9钱以上),33元/斤;北京,35元/斤……这是当天潜江“中国虾谷”给出的小龙虾价格指数——潜江在全国建立了30个价格收集站,通过对小龙虾产业大数据汇总分析,形成小龙虾价格指数,为全国小龙虾产销双方提供价格参考。

品牌共建更是“潜江龙虾”“出圈”的关键。

过去,潜江虾农各自为战,品牌影响力有限。2024年,湖北省16个小龙虾主产地共建“潜江龙虾”品牌。授权企业需通过“五关筛选”:水质检测、规格达标、加工工艺、溯源能力、市场口碑,确保品牌含金量,首批授权覆盖全省主要小龙虾产地相关企业263家。

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印证了品牌建设的成效。

5月10日中午时分,在广州的锋味情潜江龙虾湖北菜餐馆内,顾客正围坐在一起,品鉴着刚从潜江运来的鲜活小龙虾,油焖、清蒸、蒜蓉等多重口味让顾客应接不暇。

老板佘前锋是湖北潜江人,他的店刚刚拿到“潜江龙虾”的品牌授权,“前不久的团购直播就销售了127万元的潜江龙虾套餐。”

在潜江的龙虾餐饮店推出的“全虾宴”。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不止于广州,近年来潜江市不断开展“潜江龙虾”走出去活动,小龙虾香飘北京三里屯,虾店开遍大湾区,全国有超4000家的“潜江龙虾”直营和加盟店,“潜江龙虾”食材、烹饪品被10000多家餐饮店竞相使用。

突破不仅限于消费端。

在深加工领域,潜江企业不仅开发了即食龙虾尾、龙虾酱、龙虾调味料等产品,还利用虾壳、虾头等生产虾粉、虾油……目前,潜江48家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80万吨,年加工产值270亿元。

“潜江龙虾”历经20多年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已成为过千亿的特色产业。2024年,湖北小龙虾养殖产量达143.7万吨、同比增长15.6%,综合产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9.7%。

从“潜江养虾”到“全省共享”,从“流量爆款”到“价值标杆”……当“潜江龙虾”跳出单一品类竞争,转向全链条品牌构建,其“长红”之路已然清晰,这或许也正是中国农业品牌化进程的生动注脚。

(责编:周倩文、荣先明)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