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快3分钟飞拢!成都无人机警察正式“上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2:34:00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前方有交通事故,请注意减速避让……”“已记录川Axx车辆交通违法行为……”4月3日,清明小长假到来前,两台无人机来回穿行,一台负责疏导交通,一台负责抓拍交通违法行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这不是科幻片里的画面,而是发生在成都绕城高速上的真实场景。

当天,记者打探了解到,被不少司机在绕城高速上遇上的无人机,是成都交警装备的一款新型无人机,如果道路遇到突发事故,接收到指令后,该无人机最快3分钟就能自动飞往事发地进行处置。此外,这批无人机警察还将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正式上岗,开展违法抓拍、巡逻管控等。

解决痛点难点
投入无人机执法

4月3日上午10点过,记者来到四川川西高速公路绕东管理处,大屏幕正显示着无人机作业的实时画面。

“画面中是绕城高速锦城湖立交路段,这个时间段车流量较大,车辆正在排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六分局绕城大队大队长胡嘉志介绍,当前的画面是两架无人机协同作业传送回来的,其中一台无人机悬停在空中10米处,用广播进行安全提示,这时候现场如果发生事故,它就会立即进行处置、诱导现场人员撤离等工作。而另一台无人机则在远处备勤,进行监控、违法抓拍等工作。

△无人机(图源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

这些警用无人机将应用在哪里?胡嘉志说,目前无人机部署在成都绕城高速上,并在清明节正式投入使用。

绕城高速为啥率先投入无人机警察?他解释,作为西南地区高速公路网核心交通动脉,成都绕城高速日均通行量达70万辆次,节假日峰值突破百万辆次,长期存在“轻微事故致拥堵、违法变道酿风险”等治理难点。成都引入无人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难点,同时也是为了构建起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新模式。

提速5倍不止!
最快3分钟“飞拢”现场处置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这批无人机已部署在成都绕城高速附近数个固定“机场”,采用全自动模式,如果遇到情况,指挥室就会给它们发送指令和坐标,它们就会自动飞往坐标地点,按照指令自动进行处置工作,实现全天候巡逻管控。

△无人机(图源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

胡嘉志说,成都绕城高速有85公里,如果遇到事故,传统出警到达现场至少需要15分钟,而无人机最快3分钟就能到达,大大提高了出警速度。

“除了速度快,功能也很多。”他说,在常态化执法中,警用无人机可进行违法抓拍,相当于一个移动“电子眼”,处罚结果会在之后通知到车主。同时,如果发现违法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等行为时,还能进行远程语音警示和普法教育。

除了抓拍处置外,针对轻微剐蹭事故,无人机也能通过智能语音系统引导涉事车辆快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实现“快处快撤”的交通疏导机制。当遭遇多车追尾等复杂事故时,先导无人机精准定位事故核心区,实时播报安全警示信息。辅助无人机同步开展应急车道疏导,构建临时交通导流区,而取证无人机则进行多角度影像取证并实时回传。

△无人机(图源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

全天候值守
可实现24小时巡护工作

众所周知,在暴雨、浓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都对交通疏导和值守带来巨大压力。而此次启用的无人机编组巡航,将利用热成像感知技术对绕城高速进行全方位扫描监测,实时将道路积水、事故点等关键信息传回智能交通指挥中心。

同时,可以通过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交警部门与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之间的多维信息交互,为动态勤务部署和应急决策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无人机在夜间作业(图源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

据民警介绍,针对夜间行车安全隐患,升级版的警用无人机配备了高精度热成像双光云台,能够在低光照环境下快速定位故障车辆及异常目标,搭载的强光探照与智能警示灯组,实现事故区域360度无死角照明,并通过地面投影技术动态投射警示标识,有效提高了夜间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行车安全水平,“此次在清明假期正式投运后,也将根据实战效果和后续反馈等,进行综合考虑是否在其它道路上进行投用。”


点击封面新闻微信公众号

“封面头条”栏目

图片
编辑 唐维灿
责编 王 萌
审核 余 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