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4.1%,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交出了2025年一季度的成绩单。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要看到,当前外有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内有转型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影响,广东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动能转换的过渡期。
而暗藏在数据背后的趋势是,一季度主要指标逐月回升,经济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广东成功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回升态势明显。
更为不易的是,就在外界质疑,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广东,能否顶住“特朗普2.0”时,广东却拿出了令人惊艳的数据:一季度外贸实现高位增长(4.2%),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依靠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广东经济曾成功顶住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大风大浪。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苦练内功、强身健体。只要凭借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广东经济定能在风雨过后,更加雄姿勃发。
形与势之下
经济韧性体现在哪?
经济运行,不仅要看“形”,还要看“势”。
通常来说,“GDP增长4.1%”是今年一季度广东经济的总体之“形”,那么,把它与之前的增速连起来看,就能看到总体之“势”。
去年一季度增长4.4%,这个基数并不低,所以今年一季度的“4.1%”具有较高的含金量。特别是与去年全年相比,经济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回升态势明显。
去年广东经济总体呈现“前高、中低、后稳”,能不能保持这个企稳回升的势头,非常关键。
再把时间尺度拉短到今年一季度,主要指标逐月呈现跃升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5.5%;进出口增速由1-2月份下降0.8%转为增长4.2%,加快5.0个百分点。

掰开数据从结构来看,工业、消费和外贸等核心指标都发挥了顶梁柱作用,长板更长,优势更加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广东经济的强劲韧性。
韧性来自——政策持续发力,继续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投资力度加大,如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增长29.1%。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韧性来自——支柱产业给力,高位增长,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6.6%,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小鹏汽车成功杀出重围,一季度累计交付新车94008台,同比增长331%。
韧性来自——社会充满活力,人货畅行,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2.7%、5.0%;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0.9%、4.2%。刚刚结束的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成功吸引近15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
可以说,从数据看,广东经济主要指标都在回升;从成因看,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效果看,给全年经济开了个好头。

风急浪高
怎么守护全国经济大盘?
广东还以自身经济的“稳”,有力支撑起全国经济大盘的“稳”。
看总量。广东经济体量占全国比重约为1/10,其平稳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全国经济大盘。GDP增长4.1%,特别是呈现企稳回升之势,为全国经济稳中向好添了一把劲。这就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最大意义所在。
看产业。广东拥有9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是我国雄厚产业基础的重要基本盘。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和汽车等万亿级产业,表现持续向好,支撑起经济大盘,也是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底气来源。
看市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需求”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广东需求明显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5.8%。产品供给丰沛,市场需求回暖,为畅旺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是广东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统筹好”的一个侧影。
在做大总量的同时,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让老百姓获得实惠、改善生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增长4.7%。财政收入增长4.2%,继续为全国社保、财税作出突出贡献。
“广东处于我国内外循环的最前沿,外部环境风急浪高,必然首当其冲。广东牢牢守住经济基本盘,是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变化、凸显韧性的重要风向标。”国家发改委区域所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晓琳表示。
面向未来
广东如何谋篇布局?
一季度是全年的开端,开好头、起好步特别重要。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关税阴霾未散。乱云飞渡之中,广东如何从容应对,信心从何而来?
保持战略定力,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这是近日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定下的总基调。
今年以来,围绕“稳外贸、扩内需、挖潜力”,省委、省政府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力求切实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梳理来看,主线和思路清晰可见。

帮企业。纲举则目张,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尤应如此。企业是经济的主体,它们的预期和信心,关系经济走势。近期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赴各地密集开展调研,问企所需,为企鼓劲。以企业为中心,拓市场、解困难、助发展的政策,无疑会能出尽出、能出早出。
引人才。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之时,高端人才的战略价值凸显。抓人才,就是抓关键。今年以来,广东广发“英雄帖”,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展现出对优秀人才的强烈渴求,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智力支持。
谋未来。危机之中往往蕴含着机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之中,抢占新风口、布局新赛道,分秒必争,寸土不让。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瞄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政企联动,以“看得见的手”牵动“看不见的手”,一场经济领域的“化学反应”显现出来。
阳江十八子集团就是一个生动案例,该公司生产的优质刀剪远销海内外,面对美国蛮横强加关税,坚持不降价。在政府部门引导下,主动借助广交会、消博会全力拓展多元化市场,并斩获订单。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拥有超1900万经营主体和9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凭借着敢闯敢拼、不怕困难的勇气与韧劲,历经多次风雨洗礼的广东经济大船,正坚定地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主航向,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破浪前行。
来源:南方+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