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丽”有“超能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7:52:0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肖君 实习生 郭美琳

4月中旬的一天,准备考取电工作业证的阿加尔古丽·哈依努拉和其他学员正在培训宿舍。晚上10时许,马家庄子村67岁的孤寡老人巴黑拉·巴何达提忽然打来电话:“家里没电了,能不能过来帮我交一下电费。”

“我这几天不在家,您先别急。”阿加尔古丽赶紧打电话给13岁的儿子,指挥小朋友跑去老人家里,打开老人绑定了电表卡号的手机小程序,很快就充上了电费。

虽然10个月前,阿加尔古丽已换了新工作,但她工作了近17年的马家庄子村村民,有事还是习惯找她。

图为阿加尔古丽(右一)入户走访77岁的村民卡马力·哈力一家。肖君 摄

阿加尔古丽是哈萨克族,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古丽都是“花朵”的意思。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到园区里的物业“管家”,阿加尔古丽一路“绽放”。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记住每个村民的身份证号

2006年秋,21岁的阿加尔古丽来到马家庄子村村委会工作。她带着自制的汉语和哈萨克语表格、笔记本,每天入户走访。

占地3000多亩的马家庄子村,有90多户人家,她每个月都要靠双腿走访一遍。时间长了,每家的人口信息、牲畜数量、草场面积等,她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有时,还会顺手帮年老体弱的村民换灯泡、做顿饭。

马家庄子村过去是牧民定居点,距离乌鲁木齐市区二十多公里,村民都是哈萨克族。当时只有少数村民会说汉语,因为交通、交流不便,村民们很少外出,增收渠道有限,不少村民家庭生活困难,有的连冬天取暖烧的煤都不够用。

怎样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一些?如何让妇女从在家带娃干家务到融入社会挣工资?阿加尔古丽和同事们一起为每个家庭制定了帮扶计划。

对于因病致贫的村民,一趟趟跑腿申请医疗救助;对于年轻村民,联系理发、厨师等技能培训,帮忙找工作;对于年纪大的村民,鼓励其进行家畜养殖。一来二去,阿加尔古丽拥有了“超能力”——她记住了每个村民的身份证号。

有的村民在外需要填报个人信息,还会专门打电话向阿加尔古丽求助,她立马就能说出一串正确的数字。

她还带领村民办起了“儿童之家”托儿所,将村里的30多个孩子集中照看,把妇女们从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

养好“一只鸡”,带火“一棵树”

阿加尔古丽发现,村里比较适合发展芦花鸡养殖。经过充分调研,乌鲁木齐市林业和草原局(乌鲁木齐市园林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利用扶贫资金采购了一批鸡苗,她和同事们带领村民成立特色养殖协会,开展散养芦花鸡项目。从选购鸡苗、学习养殖技术到开拓销售市场,她全程参与。

通过卖鸡、卖鸡蛋,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4000多元,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品尝到了增收的喜悦,阿加尔古丽又与乌鲁木齐市林业和草原局(乌鲁木齐市园林管理局)对接,为马家庄子村52户村民争取到5300只免费鸡苗。凭借之前积累的养殖技术,土鸡成活率很高,村民收入可观。2021年4月,阿加尔古丽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阿加尔古丽敏锐察觉到马家庄子村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价值。村委会附近有一棵树龄约700年的古榆树,树冠巨大,展开直径约30米,八九个人手牵着手才能合抱住它。

她和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商议,依托这棵大榆树,叫响“乌鲁木齐第一榆”旅游品牌,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在上级支持下,村里打造了文化广场、马文化产业园、休闲区等相关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在周边骑行、自驾或欣赏赛马比赛。

一个个农家乐在村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俗文化节也热热闹闹地办起来,村民们摆出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还让村子知名度大幅提升。

古榆树默默地伫立在村边,见证着马家庄子村从无人知晓的牧民定居点,蜕变为绿树成荫、基础设施完备、有特色旅游项目的新农村,也见证了阿加尔古丽一路走来的汗水和辛劳。

如今的马家庄子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农副产品销售额突破6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3356元。

园区里的贴心“管家”

2024年7月,阿加尔古丽变换身份,入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为园区里的贴心“管家”。

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全新的业务领域,阿加尔古丽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快明确了工作思路。

她建议公司为西湖街道周边的农牧民制定优惠政策,招聘他们成为园区保洁员、安保员、消防监控员等。陆续已有12名马家庄子村村民经她推荐进入园区工作。

建投物业服务公司经理曹雪梅告诉记者,在阿加尔古丽建议下,公司出台了业主招聘本地居民可免费获得宿舍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了园区与周边乡村协同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就近就业机会。

到园区工作近一年时间,阿加尔古丽添加了所有业主的微信,时刻留意大家的需求。了解到部分业主对周边生活服务信息不熟悉,她主动收集整理周边幼儿园、超市、菜市场等场所的地址、联系方式发给业主。

“古丽,我今天该交电费了。”“我发给你二维码,你打开充电就行。”

“姐姐,能帮我买点药吗?我一个人在宿舍,感冒难受得很。”“好的,一会儿买好给你送去。”

……

这样的对话,已成为阿加尔古丽的工作常态。

一位业主装修厂房时遇到了卫生间没水的问题,工期临近,十分着急。阿加尔古丽立即联系维修工和施工方人员进行排查。排查时,一个阀门突然掉落,她和维修工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当时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等修好阀门回到办公室,她身上的衣服已经结了冰。

“把每件小事做好,实实在在做人,为他人着想。”阿加尔古丽说,父母从小教育她要正直善良,“我想我会一直这样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