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嘉琪 杨蕾
“理想同学,导航到最近充电站。”话音刚落,车载导航已精准识别指令,规划出最佳路线。
“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特别灵敏,几乎解放了双手,连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也能完美解答。”理想汽车车主杜女士笑着说,自从去年购入这辆智能网联汽车,物理按键对她而言已经“形同虚设”。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的理想汽车零售中心,顾客正在选购汽车。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这款由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研发的数字麦克风,是让智能汽车“耳聪目明”的关键部件,此刻正连接着汽车控制面板,发挥重要作用。
5月9日,记者来到河北初光的音频分析室,技术副总仲胜利正在观察实验声波曲线,“这条测试曲线越平顺,说明麦克风抗干扰能力越强。我们的测试曲线非常平直,频响能力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

河北初光的音频分析室内,工作人员在测试产品声波曲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协同攻关,两周破题
时间拨回2018年冬,彼时河北初光的会议室彻夜灯火通明。面对理想汽车研发团队迫切需求——首款车型理想ONE的语音唤醒系统始终达不到设计标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了双方难得的合作机遇。
“北京车企的技术需求与河北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就像拼图的两块终于找到了彼此。”仲胜利回忆,借助地理相邻优势,两地工程师迅速完成技术对接,仅用两周就突破数字麦克风的技术难关。
这段协同创新的佳话,正持续书写新的篇章。

河北初光的生产车间。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在河北初光的生产车间,专门为车载麦克风量身打造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任会川介绍:“理想汽车全系采用了我们的车载数字麦克风,每月为理想汽车供货超20万只。”
小小的数字麦克风一跃成为初光汽车的核心产品,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40%以上,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的50%以上。
“今年又新增五菱汽车等客户,与小米汽车的合作也在努力促成中……”任会川说。

河北初光生产的数字麦克风。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链式突围,握指成拳
初光的成长轨迹,恰是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3年,京津冀首次联合发布产业链图谱,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链图谱,为推动产业链协同提供了“底数图”和“导航图”。
河北省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协同京津推动技术、产品、服务和测试示范应用,加速构建从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执行系统、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

河北初光生产的数字麦克风。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嘉琪 摄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四级调研员李迎凯用“握指成拳”形容这种变化,“过去各自为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现在通过图谱实现精准对接,就像给产业链装上了北斗导航。”
协同效应正在释放巨大能量,在北京顺义、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同步开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构建起“2小时产业圈”。
仲胜利对此深有体会:“上午在北京理想汽车做完麦克风实车性能测试,下午就能到石家庄公司调整产线参数。”

河北初光的生产车间。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嘉琪 摄
有数据显示,2024年集群内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8%,较2020年增长23个百分点,研发周期缩短30%。
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十一个年头,这只小小麦克风传出的不仅是智能汽车的指令,更是京津冀产业跃迁的时代强音。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