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立足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实数深度融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4:39: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制约,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应从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视角看待实数融合,发挥好实体经济稳定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推进高质量发展应注重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为主导。

数字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形态;狭义的数字经济是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型生产要素所体现或反映的经济形态。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主要是指传统实体经济和狭义数字经济的融合,即传统实体产业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生产要素的融合。从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视角看实数深度融合,应注重满足以下要求。

注重促进实体经济稳定较快增长。实数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促进了数字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但产业数字化转型比较缓慢,传统实体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抑制;二是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对服务业和制造业会产生不同影响,既有促进效应也有抑制效应;三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推进比较协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大于抑制效应。这三种情形是与两者融合的阶段性特点相联系的。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就是要更多扩大融合过程对经济发展的第三种影响,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尤其在实数融合的初期阶段,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数字经济发展引起资源再配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在拉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为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重视保持传统实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减少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平台扩张对实体企业发展的负面冲击。

注重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传统实体经济和狭义数字经济的融合过程中,既会形成新型的实体经济,也会衍生出新型的虚拟经济。例如,在数字产业化过程中,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等新型实体经济,而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中则可能衍生出新型虚拟经济;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会形成智能制造、数控设备等新型实体经济,其在服务业的应用则会衍生出平台经济、数字金融等新型虚拟经济;在数据价值化过程中,对数据的采集、确权、保护等会形成一些新型实体经济,而数据的定价、交易、流转等则可能衍生出一些新型虚拟经济。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协调好新型实体经济与新型虚拟经济的关系,对于处理好整个经济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至关重要,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一项关键内容。这意味着,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应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主导性地位,加快传统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实体经济的发展,规范新型虚拟经济的发展。

注重保护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中小微企业是稳定经济大盘的微观基础,其发展活力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内生活力。数字技术驱动数字产业化的一个典型模式是数字化平台迅速发展并在不断创新中快速做大,形成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在实数融合的初期阶段,数字产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很快,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的限制,数字化转型更为艰难缓慢。在这种条件下,大型平台企业(包括大企业组建的数字化平台)依靠创新形成的领先力量,在销售、物流等环节影响着高度分散的中小微企业,甚至会导致其过度竞争。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要重视处理好大型数字化平台与中小微企业的关系,通过经济政策和法治手段抑制数字化平台产生的过度市场垄断,改善新型平台企业与传统实体企业的竞争合作条件,在加快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进一步释放其发展活力和动力,提升其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应体现振兴实体经济的要求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应有利于扩大对实体经济的需求。总需求不足尤其是内需不足是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条件下,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应考虑对总需求尤其是内需变动的影响,稳定扩大对实体经济的需求。为此,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新型销售模式如网购外卖、直播带货等拉动城市中高收入群体和年轻人消费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好传统销售模式的功能,保护工商实体店不受过分挤压、能够正常运行,使中老年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有效释放。在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面都应深入研究数字化平台与工商实体店的关系,推行能够综合扩大需求的多样化消费模式,创造有利于扩大中低收入群体需求的消费环境,增强扩大消费的可持续性。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应把稳定实体经济的价格水平放在重要位置。总需求不足必然影响价格总水平的走势,价格下行态势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必须关注价格走势及其影响。从价格下降的动因看,需求不足、科技进步、流通方式变革等都会引起产品价格下行,数字化营销平台(包括实体企业线上营销)的低价促销模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制度,应加强对数字化销售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监管,削弱大型数字化平台的垄断性,使实数融合过程有利于稳定实体产业的价格,使主要制成品价格在国内外贸易中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是保持制造业在GDP中比重相对稳定、促进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应有利于拓展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数字化平台主导的网购、外卖、送餐等方式会增加商品销售的渠道,为消费者的随机、即时消费需求提供便利,但也会缩小消费者的活动半径,减少外出过程产生的消费行为,如减少出行交通、随机餐饮、随机购物、随机娱乐以及社会交往等消费支出。一旦新型消费方式上升到主体地位,新的消费习惯将越来越改变或替代传统的消费模式。应当看到,保留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保存传统消费方式中包含的文化传承,既有利于保护实体店发展空间和社会就业稳定,也能够减缓商业模式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冲突。为此,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制度,既要积极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也要注重保护传统消费方式。可以通过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综合调控,使平台企业与线下企业共享发展空间,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的融入作用,拓展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促进社会就业稳定增长。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应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的变化与发展质量的改善密切相关,需要依靠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传统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在实数融合的两个主要方向中,相对于数字产业化的作用,产业数字化更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但是,产业数字化存在改造的规模大、比重高、任务重的情形,因而产业数字化的速度往往滞后于数字产业化的速度。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制度,应加强宏观政策等的推动作用,把促进产业数字化改造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首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础,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中小微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次,加大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和促进力度,发挥好服务业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持作用,发挥好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带动作用,发挥好产业融合对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促进作用。

(作者:郭克莎,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侨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