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闻:吴先生,台湾民意代表“大罢免”26日进行首轮投票,国民党守住全部24个席次,实现对民进党“零封”。您如何看待这个投票结果?为何说民进党搞“大罢免”,注定会以“大失败”为结局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在台湾这场荒腔走板的“大罢免”中,谁是民进党的头号责任方呢?答案是摆在明面上的,就是那位自诩“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一个旁证非常耐人寻味,“大罢免大失败”后,蔡英文公开悻悻然说了句:“请大家继续支持赖清德与执政团队。”听完我就笑了,这对“老搭档”结下的梁子可真深啊!在我看来,蔡英文是在用一句看起来“不偏不倚”的漂亮话提醒绿营支持者:赖清德才是这场完败的祸首。
那么在这场“大罢免大失败”中,赖清德以及他所代表的民进党“急独势力”究竟败在哪里?
一败,弄“假民主”行“真独裁”。赖清德以“大罢免”的方式“掀桌子”,妄图颠覆2024年初台湾地区两项选举以来形成的岛内政治格局。去年初,我在《十问》里谈及:三党不过半,台湾一定乱。台立法机构里,民进党只掌握51席,未达到过半的57席,这场“大罢免”本质上就是想要推翻上一场选举,通过罢免与重选的方式,让立法机构二次洗牌。然而,这种看似在游戏规则之内的做法,却显然凌驾在台湾民众的民意之上,赖清德以及他的党羽所行之事是彻头彻尾的“假民主、真独裁”。
二败,误判岛内民意走向,激怒中间选民。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赖清德仅以40%的得票率涉险过关。40%恰好是岛内绿营基本盘的大致比重,也就是说,赖清德的所谓“胜选”本质上是因为对手的不团结。是“蓝白合”的破裂葬送了局面,而不是台湾主流民意看好这位“台独分子”。在这样的民意水温下,赖清德上台一年多来不思朝野和解,却玩起了“掀桌子”的政治把戏,必然遭到民意的反噬。
三败,激化政党恶斗,逼迫“蓝白不得不合”。赖清德上台以来,大搞“绿色恐怖”,放任民进党控制的司法检调系统大肆抓捕国民党与民众党人士,清算政治对手。在这场“政治追杀”中,民进党对蓝白阵营频频出手,柯文哲锒铛入狱,国民党要员先后被查。此前我曾说过,2023年底“蓝白合”的破裂,是因为他们“不够想赢”,那么2025年中的这场“蓝白合”则是出于“唇亡齿寒”的恐惧,是“不想死”。台湾的政治格局说复杂也简单,蓝绿白三大阵营争夺中间选民,如果“蓝白合”顺利实现,民进党很难掀起大的风浪。
四败,加剧民间撕裂,“反中抹红”牌失灵。赖清德上台以来,大肆操弄意识形态斗争,动不动就给政治对手贴上所谓“中共同路人”的标签。可现如今世界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台湾老百姓更多的政治取态是“能过上好日子才是好”。在这样的氛围里,搞意识形态审判是不得人心的。在这场“大罢免”中,赖清德闭着眼睛打“反中牌”、“抹红牌”适得其反,台湾民众根本不上当。这实际上也是台湾民众对赖清德两岸政策不满的民意表达。

直新闻:那么这场“大失败的大罢免”会给台湾政局带来什么新变数?我们又该如何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的台湾政局?
特约评论员 吴蔚:本来按照台湾政治的游戏规则,明年的“九合一”县市长选举才是赖清德的“期中考试”,但此番“大罢免大失败”反而给他的政治生命走向终结按下了加速键,多少有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然而,以我观赖清德执拗个性,往后他的赌注恐怕会越下越大,岛内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冲突公开化的风险正在加大。
具体而言,岛内政局将面临以下几个变数。
首先是民进党内部的矛盾是否能够调和。正如我刚刚提及的,赖清德此番站在幕后推动的“大罢免”以大失败收场,他会挑选哪些人作为“替罪羊”,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这场“大罢免”的失败,有一个重大因素是民进党内部发生了路线分歧,没有全力投入地面选战。尤其是赖清德上台以来“政治分赃”这碗水没有端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套玩得太过,民进党内其实有一大批政治精英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赖清德如果无法摆平党内各派系,那么他往后的苦日子只会越来越多,所谓“团结十讲”怕是讲不下去了。
其次是美国因素很快就会发作。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此前一段时期没有揪着台湾频频发作。这实际上是美国方面刻意给民进党留下了一点战略空间,让这场“大罢免”能够顺利推进。然而,“大罢免”终究还是大失败了,那么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很快就会砸下来。特朗普发现赖清德领导下的台湾是这个样子,美国利益至上的一面很快就会重新摆出来。所以,美国因素这个大变数会进一步考验赖清德当局的执政能力与政治品格。
再者是在野力量的反攻箭在弦上。此番“大罢免”,在野力量以“蓝白合”之姿“零封”民进党,赢得惊险却也彻底。此前,资深人士根据内部民调预测,估计会有3到5席被掀翻在地,但是关键目标人物徐巧芯、叶元之、高虹安等人都有惊无险守住了,这极大激励了在野力量,刷新了他们对“蓝白合”政治能量的认知。也由此,“蓝白合”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在野力量如何凝聚共识,以恰如其分的力度、角度、深度去清算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以更实的作风去服务台湾老百姓,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去推动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转向,同样也考验台湾在野力量的政治智慧、政治胸襟与政治品格。
总体而言,台湾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裂变,这是一个矛盾激化、撕裂加深、小丑当道、司法崩坏、职能空转的劣质民主体制。明年的县市长选举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一方面,赖清德能否在短时间内重新整合民进党与在野力量展开新一轮博弈;另一方面,在野力量能否放下“内心的小算盘”,以团结之姿乘胜追击,都将成为新的重大变数。
作者丨吴蔚
排版丨陈翩翩
编辑丨林舒琪
审校丨宋菁菁
监制丨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