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处暑》
弘历
代谢凭谁测,由来其理常。
天高云影淡,日远树阴长。
池苇何妨白,田禾渐喜黄。
风从西北至,思共捷音飏。
解释:此诗描绘了处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并寄托了诗人对时序更替的哲理思考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首联“代谢凭谁测,由来其理常”表达了对自然界新陈代谢规律的敬畏与理解;颔联“天高云影淡,日远树阴长”描绘了处暑时节天高云淡、树影悠长的宁静景象;颈联“池苇何妨白,田禾渐喜黄”则通过池苇变白、田禾渐黄的细节,展现了季节转换中自然景物的变化;尾联“风从西北至,思共捷音飏”则借西北风来,寄托了对国家捷报频传、安宁繁荣的期盼。
总结:弘历的《处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序更替的哲理思考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盼。
02
《长江二首》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解释:这首诗以处暑时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禅意的感悟。首句“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强调了处暑后新凉的可贵;接着“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通过对比白头老人与青草,表达了世事沧桑与禅心不变的哲理;颈联“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描绘了自然中鹤舞虫鸣的生动景象;尾联“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则借仁者之寿与海之深作比,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总结:苏泂的《长江二首》通过处暑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及禅意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03
《七夕处暑》
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解释:此诗将七夕与处暑两个节令相结合,既描绘了天上的双星相会,又反映了人间处暑时节的景象。首联“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点明了主题;颔联“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可能暗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愁绪;颈联“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则通过梧叶飘落、璇霄火流等意象,描绘了处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尾联“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则描绘了民间七夕拜牵牛的习俗,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总结:胤禛的《七夕处暑》通过天上人间的对比与交融,展现了七夕与处暑两个节令的独特魅力与诗人的复杂情感。
04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傍晚山中的清新景象与宁静生活。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地点与天气;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明月、松树、清泉、石头等意象的巧妙组合,展现了山中的清幽与宁静;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通过竹喧、莲动等动态描写,反衬出山中的静谧与和谐;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总结:王维的《山居秋暝》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傍晚山中的宁静景象与和谐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05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解释:这首诗以秋日喜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首联“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描绘了久旱不雨的严峻形势与人们迫切盼望甘霖的心情;颔联“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则通过檐下滴水声与山间朝气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清晨的清新景象;颈联“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点明了时间(处暑后三日)与雨后的丰收景象;尾联“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与对农作物免遭旱灾的庆幸。
总结:王之道的《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以秋日喜雨为背景,通过描绘雨后景象与表达内心喜悦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厚情感。
图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